• 太阳成集团tyc9728

    行业新闻

    注射剂项目研发生产策略全解析系列(八):小试实验设计篇
    发布日期:2023年09月18日 发布人:admin
    0
    小试实验设计需要依据处方开发和生产工艺开发策略相关思路,在配制、灌封及灭菌工序需要考虑最差工况的叠加,设计并形成较大的设计空间,给车间生产留下足够安全的工艺空间,车间根据相应指导进行内控。

    本篇《注射剂项目研发生产策略全解析系列》(第八篇 小试实验设计篇)依据《注射剂项目研发生产策略全解析系列》(第七篇 小试开发策略篇)系统的设计小试实验,得到的数据为放大生产提供依据。
     
   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液

    1、处方

    1.1参比制剂初步的研究和分析

    (1)根据参比制剂上市国、参比制剂国内进口说明书等资料确定参比制剂处方信息;

    1.2初步确定处方信息

    (1)处方
     
    注射剂项目研发生产策略全解析系列(八):小试实验设计篇
     
    (2)参数

    注射剂项目研发生产策略全解析系列(八):小试实验设计篇
     
    1.3参比制剂再次的研究和分析

    (1)未查询出来的信息运用反向工程以确定;

    1.4再次确定处方信息

    (1)处方
    注射剂项目研发生产策略全解析系列(八):小试实验设计篇
     
    (2)参数

    注射剂项目研发生产策略全解析系列(八):小试实验设计篇
     
    2、工艺

    2.1初步摸索配制工艺

    (1)实验设计

    根据对原辅料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性质的深刻理解,并参考参比制剂工艺类相关专利,设计配制工艺试验,如下:

    配制工艺: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调节pH+灭菌

    (2)实验结果

    1、确定各组分溶解时间;

    2、确定搅拌参数;

    3、根据检测的理化指标确定配制工艺的适应性;

    (3)实验结论

    初步确定配制工艺;

    2.1灭菌条件选择

    (1)实验设计

    根据对参比制剂灭菌条件的查找、车间灭菌设备性能的了解、产品装量及《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(试行)》选择灭菌条件。

    按下列配制工艺制备样品,灭菌后得成品,将自制产品和参比制剂和分别置于高温(60℃)、光照(总照度1.2×106 Lux.hr,近紫外能量200μw/cm2,制剂脱包装)及光照(带包装)下考察10天,检测其性状、pH、有关物质等指标。

    配制工艺:

    ① 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定容+121℃15min

    ② 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定容+121℃20min

    ③ 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定容+121℃30min

    注:参比制剂灭菌条件121℃15min,不同装量灭菌设备冷热点会相差约2min-10min,所以选择121℃15min、20min、30min;

    (2)实验结果

    1、0天,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;

    2、60℃、光照、光照(带包装)10天,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;

    (3)实验结论

    根据得到的灭菌条件选择结果,确定不同灭菌条件的差异,依据装量选择合适灭菌条件与参比制剂进行对比,用于指导自制产品研发。

    2.3原辅料相容性

    (1)实验设计

    参考确定的处方信息,按处方制备样品,灭菌后得成品,将其分别置于高温(60℃)、光照(总照度1.2×106 Lux.hr,近紫外能量200μw/cm2,制剂脱包装)及光照(带包装)下考察10天,检测其性状、pH、有关物质等指标。

    配制工艺:

    ①:原料药

    ②:辅料1+原料药

    ③:辅料2+原料药

    ④: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

    (2)实验结果

    1、0天,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、④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,并与参比制剂对比分析;

    2、60℃、光照、光照(带包装)10天,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、④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,并与参比制剂对比分析;

    (3)实验结论

    根据得到的原辅料相容性结果,确定原辅料相容性是否良好,并参考参比制剂处方及说明书,同时依据《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》有关辅料种类的要求,确定自研制剂的辅料种类及数量。

    2.4顶空气体选择

    (1)实验设计

    根据参比制剂分析可知,本产品未冲填任何气体(氧气比例与空气一致),但为考察产品的氧敏感性,制备冲填/不冲填氮气的样品,灭菌后得成品,将其分别置于高温(60℃)、光照(总照度1.2×106 Lux.hr,近紫外能量200μw/cm2,制剂脱包装)及光照(带包装)下考察10天,

    检测其性状、pH、有关物质等指标。

    配制工艺:

    ①: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调pH+充填氮气

    ②: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调pH+不充填氮气

    (2)实验结果

    1、0天,分析工艺①、②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,并与参比制剂对比分析;

    2、60℃、光照、光照(带包装)10天,分析工艺①、②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,并与参比制剂对比分析;

    (3)实验结论

    根据得到的顶空气体选择的结果,确定冲填/不冲填氮气对产品的影响,决定是否冲填氮气。

    2.5投料顺序选择

    (1)实验设计

    制备不同投料顺序的样品,考察最佳的投料顺序。

    配制工艺:

    ①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定容

    ②:80%注射用水+辅料2+辅料1+原料药+定容

    ③:80%注射用水+原料药+辅料1+辅料2 +定容

    (2)实验结果

    1、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不同投料阶段及总阶段的性状、溶解时间差异。

    (3)实验结论

    根据得到的投料顺序选择的结果,确定最佳的投料顺序。

    2.6原料药粒径选择

    (1)实验设计

    制备不同原料药粒径的样品,考察最佳的原料药粒径。

    配制工艺:

    ①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不过筛原料药+定容

    ②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过筛1原料药+定容

    ③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过筛2原料药+定容

    注:根据不过筛原料药的粒径选择筛网型号;

    (2)实验结果

    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不同原料药粒径溶解时间差异。

    (3)实验结论

    根据得到的原料药粒径选择的结果,确定最佳的原料药粒径。

    2.7 pH选择

    (1)实验设计

    根据成品pH范围、灭菌前后产品pH的变化设置中间产品pH,按处方制备样品,灭菌后得成品,将其分别置于高温(60℃)、光照(总照度1.2×106 Lux.hr,近紫外能量200μw/cm2,制剂脱包装)及光照(带包装)下考察10天,检测其性状、pH、有关物质等指标。

    配制工艺:

    ①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调pH至3.8 +定容

    ②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调pH至4.0 +定容

    ③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调pH至5.0 +定容

    ④ 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调pH至6.0+定容

    ⑤:80%注射用水+辅料1+辅料2+原料药+调pH至6.2+定容

    注:根据成品pH范围、灭菌前后pH的变化设置中间产品pH;

    (2)实验结果

    1、0天,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、④、⑤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,并与参比制剂对比分析;

    2、60℃、光照、光照(带包装)10天,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、④、⑤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,并与参比制剂对比分析;

    (3)实验结论

    根据得到的pH选择的结果,确定中间产品pH与成品pH的对应关系、最佳的中间产品pH及中间产品pH控制范围。

    2.8 包材选择

    (1)实验设计

    根据参比制剂包材信息及药液性质选择多个厂家包材制备样品,灭菌后得成品,将其分别置于高温(60℃)、光照(总照度1.2×106 Lux.hr,近紫外能量200μw/cm2,制剂脱包装)及光照(带包装)下考察10天,检测其性状、pH、有关物质等指标。

    配制工艺:

    ① :包材1

    ② :包材2

    ③ :包材3

    注:根据参比制剂包材信息及药液性质选择包材;

    (2)实验结果

    1、0天,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,并与参比制剂对比分析;

    2、60℃、光照、光照(带包装)10天,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,并与参比制剂对比分析;

    (3)实验结论

    根据得到的包材选择的结果,质量不低于参比制剂,确定最佳的包材。

    2.8 药液稳定性

    (1)光稳定性实验设计

    ①:根据配制、灌封及灯检所接触的光源,设计光源如荧光、室内自然光及日光等;

    ②:根据配制、灌封及灯检时限,设计时间;

    注:实验时间相应延长,并设计不同取样点;

    (2)温度稳定性实验设计

    ①:根据配制、灌封所接触的温度,设计温度;

    ②:根据配制、灌封所接触时限,设计时间;

    注:实验时间相应延长,并设计不同取样点;

    (3)实验结果

    分析光稳定性实验、温度稳定性实验结果;

    (4)实验结论

    根据得到的结果,确定合适的光源、温度及时限,为放大生产提供依据。

    2.9 工艺组件相容性

    (1)实验设计

    参考《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》:根据溶液的特点和生产工艺进行相容性研究,研究内容包括提取研究、浸出研究、吸附和相互作用研究及安全性评价。

    (2)实验结果

    分析工艺组件相容性结果;

    (3)实验结论

    根据得到的结果,确定与该药品相容性是否良好,是否可安全用于该药品的生产的工艺组件。

    2.10 过滤器相容性

    (1)实验设计

    根据溶液的特点,对所使用的过滤器进行化学兼容性和可提取物/浸出物及滤器对活性成分的吸附性相关验证。

    (2)实验结果

    分析过滤器相容性结果;

    (3)实验结论

    根据得到的结果,确定与该药品相容性是否良好,是否可安全用于该药品的生产的过滤器。

    2.11 小试三批实验

    (1)实验设计

    采用三批原料,按处方制备样品,灭菌后得成品,将其分别置于高温(60℃)、光照(总照度1.2×106 Lux.hr,近紫外能量200μw/cm2,制剂脱包装)及光照(带包装)下考察10天、加速(40℃)下考察30天,同步考察其他光源及低温循环条件(采用1批制剂考察即可),检测其性状、pH、有关物质等指标。

    配制工艺:

    ① :原料药批次1

    ② :原料药批次2

    ③ :原料药批次3

    注:尽可能选择不同批次的原料药,若没有,同步做三批制剂;

    (2)实验结果

    1、0天,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,并与参比制剂对比分析;

    2、60℃、光照、光照(带包装)10天、加速(40℃)30天,其他光源及低温循环,分析工艺①、②、③的理化指标有无显著差异,并与参比制剂对比分析;

    (3)实验结论

    根据得到的小试三批实验结果,分析批间制剂的稳定性,并保证自研制剂质量不低于参比制剂。

    3、总结

    本篇《注射剂项目研发生产策略全解析系列》(第八篇 小试实验设计篇)根据原辅包性质、生产工序条件,系统的设计了小试实验,得到的数据为放大生产提供依据。

    4、资料收集途径

    1、http://db.yaozh.com/(药智数据库,很全面,90%以上的资料都有)

    2、http://db.ouryao.com/(中国药典、法规及标准,查药品及检测标准等)

    3、http://drugx.cn/ (药研导航,查各国药监局及药典等)

    4、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(试行)

    5、《化学药品注射剂生产所用的塑料组件系统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南(征求意见稿)》

    6、化学药物(原料药和制剂)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

    • 联系方式
    • 销售部:0512-85557988
    • 人事部:0512-85557181
    • 采购部:0512-85557182
    • 友情链接

    关注微信公众号

    Copyright © 2020 江苏太阳成集团tyc9728生物医药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 苏ICP备20037874号-1 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5708号 技术支持:苏州网站建设
    分享到:
    一键拨号 一键导航